2025年清明节将至,公众祭扫活动集中、春季踏青出行频繁及传统节令食品消费量攀升,加之近期海南各地多雨潮湿,易导致致病微生物滋生的季节性特征,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增加。为保障广大师生饮食健康安全,食品与药学系现就清明节期间食品安全消费发布如下提示:
一、节令食品选购需谨慎
薏粑(海南话叫作“buǎ”)、饭团、椰子饭、白切鸡、烤乳猪等均为海南传统美食,清明期间这些食品进入消费高峰期。
1. 建议在有资质的超市、农贸市场、餐饮单位等正规渠道进行采购;
2. 购买预包装食品时,应注意查看食品包装上的名称、规格、生产日期、保质期、生产者名称等标签标识信息是否齐全、清晰,发现漏气、异味、外观不完整、污秽不洁、混有异物等情况,不宜购买;
3. 购买现制现售食品时,需重点关注食品色泽、气味等感官性状有无异常,加工经营场所卫生环境和食品储存条件是否良好。
二、祭祖食品需谨慎
1.祭祖用的鸡饭、椰子糕等传统食品,室外存放不超过2小时(气温>30℃时缩短至1小时)。
2.建议使用便携保温箱+冰袋保存,避免椰子类食品酸败。
二、踏青野餐避风险
1. 食材携带要合理:野餐时尽量选择易保存的预包装食品,避免携带易腐食材(如蛋黄酱沙拉、生肉等)。
2. 清洁消毒不可少:户外进食前先洗手或用消毒湿巾清洁双手,避免直接饮用生水。
3. 拒绝“野味”诱惑:春季各类野菜、野果生长旺盛,不少人喜欢在踏青、祭扫等户外活动时采挖野味食用,但误采误食(如毒芹与水芹、白薯莨与木薯等可食用薯类在外形上极为相似)容易造成食物中毒,甚至危及生命。因此,建议广大师生不采、不食、不买来源不明、不熟悉的野菜、野果,谨防食物中毒。春日吃野味,尝“鲜”莫尝“险”。
三、餐饮消费多留心
1. 选择正规餐馆:外出就餐时建议选择证照齐全、卫生条件良好的餐饮服务单位;倡导使用公筷公勺,养成文明用餐好习惯。
2. 慎选高风险菜:尽量选择煮熟煮透的热菜,谨慎选择食用生食水产品、凉菜等高风险菜肴,以防发生食源性疾病。
3. 坚持合理消费:自觉抵制食用野生动物,根据实际需求合理点餐、理性消费、减少浪费。
四、居家烹饪守规范
1. 生熟分开:处理生熟食品的刀具、案板和盛放生熟食品的容器应分开使用,避免交叉污染。
2. 彻底加热:确保食品充分受热,尤其是肉类、蛋类、海鲜等易受污染食品,要煮熟煮透。祭祀用的鸡、鱼、猪肉等菜肴,食用前需彻底回锅加热(中心温度≥70℃),避免直接食用未加热的祭品。
五、特殊人群需注意
1. 对于中老年人的安全建议:
①慎食高糖、高脂食品:如青团、椰子饭等糯米制品,易引起消化不良或血糖波动。
②避免生冷食品:如凉拌菜、生腌海鲜,防止肠胃不适。
③适量饮水:祭扫时易疲劳,注意补水,但避免过量饮用含糖饮料。
2.对于儿童的安全建议 :
①避免整颗坚果、果冻:防止噎食窒息。
②不吃路边摊食品:如糖葫芦、棉花糖,可能含非法添加剂。
③祭祀用的彩色糖果、糕点可能含人工色素,应避免儿童食用或少食用。
3.对于孕妇的安全建议:
①不吃生食:如刺身、溏心蛋,防止李斯特菌感染。
②慎食野菜:部分野菜(如马齿苋)可能刺激子宫收缩。
③选择新鲜食材:祭祖食品如鸡肉、鱼等需彻底加热。
六、海南特色祭祖食品安全列举的注意提示
文昌鸡等白切祭品 →沙门氏菌污染风险(祭拜后需煮沸10分钟再食用)
椰丝糯米粑 →椰丝霉变、糖分超标 (选择真空包装,糖尿病患者切块分食)
热带水果拼盘 →蚊蝇污染、切配交叉感染 (祭扫前1小时内切配,加装防蝇罩 )
假期期间,作为消费者的我们,若发现食品安全违法行为,请及时拨打12345或12315热线投诉举报,市场监管部门将依法处置,全力保障人民群众“舌尖上的安全”。
最后,祝大家度过一个健康、安全的清明节!
文:23级食品检验检测技术 刘莹莹 许水晶
图:来源于网络